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

[轉載] 建立知識體系 , 需要去蕪存菁的過程

本文原發布於 http://eeacademic.blogspot.tw/2013/04/blog-post.html

---本文開始---
自從 Google 搜尋引擎 , 利用了 :


1. 數不清的網頁內容 加上
2. 瀏覽者的偏好內容

造就出 搜尋與廣告共存的生意 ,

我們可以發現裡面有個 有趣的現象 :

Google 根本沒有製造 內容的主體 (都是 網站 / 網頁 擁有者 , 提供了內容)

善用大眾的巨量資訊 , 妥善排列 , 可以成就更多免費服務的資金來源 .
(像是 Youtube / Google 地圖 ...)

不知道您發現了沒 , 逢甲電機系 (或者任一歷史悠久的學校科系)
目前(2013/04)已經有 39屆學生進入本系 (民國63年起) , 即將有 37 屆畢業生 ,
大約有三至四千名畢業系友 , 投入了各行各業 .

拜 電機系 的寬廣學科基礎 , 系友們能在各個領域發展 .
缺少縱向與橫向的連結時 , 其實感受不到 三四千位 領域專家集合的威力 .
但是 這威力 , 確實是存在的 , 因此 , 在時勢所趨之下 , 我們有了 Facebook 社團 ,
開始找回 畢業校友 , 也召集了在校學生加入 , 準備承先啟後 .

各學科也是如此 (講到重點囉) , 受限於課堂上的有限空間與時間限制 ,
老師最終的單一教材或者上課內容 , 是無法滿足 教室學生 不同的
知識背景 以及 認知模式 的教室內學生 ,
各科不同 (也許 1/4~1/3) 能第一時間 , 準確接收老師的訊息與理解內容 .
聽不懂的學生只好課後自己加油了 .

教學行為過程裡面 , 包含了 表達 / 討論 / 認知 等等活動 .
"嘿科學教師們-- 使學習有趣些吧" 這段影片滿不錯的 , 可以欣賞一下 .
一般教科書教材 , 面臨了 壓縮該學科發展史的壓力 , 得在一到三學期 ,
全部講授完畢 , 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(時間繼續發展下去 更是越來越不可能)

知識體系的建立 , 會從粗略的片段與模型開始建立 , 然後逐漸修正以及精準 ,
得允許 吸收 思考 消化 內化 的過程 . 就像 人的攝食過程 , 得 咀嚼 / 分解 / 消化 ,
不可以 狼吞虎嚥 暴飲暴食 , 以免 來不及 分解 或者 吸收 , 允許 3~6 小時 , 
讓食物完成消化吸收 , 也都是必要的 .

利用 現代各類雲端服務 , 達成 協同作業 , 是 學科網站的建置基礎 ,
目的在於 減輕 老師課堂負擔 ,  讓老師回歸 提點 指導 學生 的重要任務 ;
另一方面 , 學生也多了 線上多元教材 , 可以在課前課後 , 好好 研讀這些
不同層次的 觀念解釋 (不同的 角度/深度/廣度) 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