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

[轉載] 建立知識體系 , 需要去蕪存菁的過程

本文原發布於 http://eeacademic.blogspot.tw/2013/04/blog-post.html

---本文開始---
自從 Google 搜尋引擎 , 利用了 :


1. 數不清的網頁內容 加上
2. 瀏覽者的偏好內容

造就出 搜尋與廣告共存的生意 ,

我們可以發現裡面有個 有趣的現象 :

Google 根本沒有製造 內容的主體 (都是 網站 / 網頁 擁有者 , 提供了內容)

善用大眾的巨量資訊 , 妥善排列 , 可以成就更多免費服務的資金來源 .
(像是 Youtube / Google 地圖 ...)

不知道您發現了沒 , 逢甲電機系 (或者任一歷史悠久的學校科系)
目前(2013/04)已經有 39屆學生進入本系 (民國63年起) , 即將有 37 屆畢業生 ,
大約有三至四千名畢業系友 , 投入了各行各業 .

拜 電機系 的寬廣學科基礎 , 系友們能在各個領域發展 .
缺少縱向與橫向的連結時 , 其實感受不到 三四千位 領域專家集合的威力 .
但是 這威力 , 確實是存在的 , 因此 , 在時勢所趨之下 , 我們有了 Facebook 社團 ,
開始找回 畢業校友 , 也召集了在校學生加入 , 準備承先啟後 .

各學科也是如此 (講到重點囉) , 受限於課堂上的有限空間與時間限制 ,
老師最終的單一教材或者上課內容 , 是無法滿足 教室學生 不同的
知識背景 以及 認知模式 的教室內學生 ,
各科不同 (也許 1/4~1/3) 能第一時間 , 準確接收老師的訊息與理解內容 .
聽不懂的學生只好課後自己加油了 .

教學行為過程裡面 , 包含了 表達 / 討論 / 認知 等等活動 .
"嘿科學教師們-- 使學習有趣些吧" 這段影片滿不錯的 , 可以欣賞一下 .
一般教科書教材 , 面臨了 壓縮該學科發展史的壓力 , 得在一到三學期 ,
全部講授完畢 , 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(時間繼續發展下去 更是越來越不可能)

知識體系的建立 , 會從粗略的片段與模型開始建立 , 然後逐漸修正以及精準 ,
得允許 吸收 思考 消化 內化 的過程 . 就像 人的攝食過程 , 得 咀嚼 / 分解 / 消化 ,
不可以 狼吞虎嚥 暴飲暴食 , 以免 來不及 分解 或者 吸收 , 允許 3~6 小時 , 
讓食物完成消化吸收 , 也都是必要的 .

利用 現代各類雲端服務 , 達成 協同作業 , 是 學科網站的建置基礎 ,
目的在於 減輕 老師課堂負擔 ,  讓老師回歸 提點 指導 學生 的重要任務 ;
另一方面 , 學生也多了 線上多元教材 , 可以在課前課後 , 好好 研讀這些
不同層次的 觀念解釋 (不同的 角度/深度/廣度) .

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

一個觀念 有好多面向 , 固定的時空 是無法滿足這樣的 教學需求


一個觀念 有好多面向 , 固定的時空 是無法滿足這樣的 教學需求

也可以這樣解釋 :
食物需要經過細嚼慢嚥 , 通過胃以及腸道 ,
分階段 分解 消化 吸收 .
中間需要三到六個小時的作業時間 .

教學環節出了差錯 , 就像 人類飲食流程環節上出錯 ,
絕對是無法達成預定吸收與成長的目標 .
(像是 咀嚼有問題 , 胃有問題 , 腸有問題 , 暴飲暴食 , ...)

工程師的系統邏輯清楚 , 會去做 整體設計藍圖的檢驗 , 以及 模組檢驗 ,
很快可以發現 並大膽指出問題點 . 這是跨領域的好處 , 膽敢大膽指出
其他領域顯而易見 卻困住很久的問題 . (白話叫做領域之外的 另類思考)

有幾項根本的問題 :
1. 教育目標 ,
2. 依據目標做課程設計 ,
3. 依據 願景目標 及 時代需求 (包含 老師 學生 社會 國家)調整檢討變更實施內容 ,

面對的事實是 :
1. 一對一 或者 主動學習 成效最好 ,
礙於經費 , 所以不可能一對一 , (可以透過 國家教材庫 計畫[1] , 整合教學資源)
主動學習 需要良好的 學習態度與習慣 , 線上教材多得是 , 只欠統整 ,
2. 固定的時間與空間 (課堂) , 老師以一種教法 , 不可能滿足 幾十位 不同
知識背景 與 認知模式的學生 ,
3. 老師 人師的職責 , 也在課堂上趕進度之後 , 消耗大半 .
4. 國民教育 (我看大專院校數量的普及程度 都可以納入國教了) ,

教的是 人類的共同智慧財產 , 沒什麼好保密的 ,
老師卻面臨 固定時間空間內的課堂學校限制 , 無法對 學生因材施教 ,
到處蒐集 編纂 不同教材 , 而喪失了 人師 的寶貴時間資源 , 這是不對的 .

教育像是 棒球的投捕 , 目前我們還沒有 駭客任務電影當中的 下載式學習
(腦袋後面插電纜線 , 直接對腦部輸入課程 , 輸入完畢 就學成了)
教師 要以一打多 , 找教材 編講義 , 學生最後卻只能聽到一種篩選後的講法 ,
形成 表達與認知 , 永遠對不上來 困境 .

依據 Google 海量資料 + 讀者選擇統計列表方式 ,
老師不必疲於奔命地找教材編教材 , 老師大多可以自行轉換自己的
解釋的難易程度與方式 , 缺的是 即時可用的材料 , 來對特定學生解釋 ;
學生不是不會學習 , 也缺的是 多樣的 (角度/深度/廣度) 解釋方式 ,
這是 主動學習上的障礙 , 因為 Google 仍然缺乏有學程系統 , 且針對單一關念 ,
收集到 多元 (角度/深度/廣度) 證實最有效的幾種解釋方式與內容 ,
這些都是 統整後的 國家教材庫可以做到並且滿足的 .

國家教材庫 原本就應該成立 , 小到學校 或者 區域內 , 都可以進行建構 ,
不必等國家 (我已經發建議函給 教育部 / 研考會 , 不過不必抱希望) 建構 ,
我目前已經與 電機系 系上協調 (需要 主任 / 老師 / 助教等等的共識) ,
要開始集中作業 調度人力 , 建置 這樣的雛型 .

[1] http://take-lessons-freely.blogspot.tw/
[2] 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lang/zh-tw/tyler_dewitt_hey_science_teachers_make_it_fun.html

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

願意做 , 就會想到辦法


願意做 , 就會想到辦法

關於國家級的教材庫 , 我發了信件給教育部長 ,
當然這是不夠的 , 民間版本要先建立起來 ,
我也求助於 知識工作者社群 , 大家一起來激發想法 .
文末已經自己找到了個快速工具了 (Google+ Community)

各位哪一科很需要 補強的呀 ?
該科必須 得要有 助教 以及 版主 幫忙喔 ,
找得到 助教與版主 , 我可以建給各位看看 :-)

[第一段解說 : 建構的必須結構架構]
其實 , Google 已經做到了 找出文件的這個步驟 ,
許多教師或者民眾也做了很多的 網頁文件 .

(1) 網頁服務設計師 , 以及 (2) 民眾 可以幫個忙 :

網頁服務設計師 要協助 教師 , 讓 教師可以 迅速建立 [學程] ,
學程 裡面包含的是 : 章節 以及 關鍵的概念

原因是 : 只有學過與教過的教師 知道 大概學程理的應包含章節 ,
以及 哪些是 關鍵的觀念 , 這部份無可替代 , 不能亂編 .

一旦 重要概念 出現了 , 民眾就可以幫忙了 ,
透過 Google 搜尋的幫忙 , 在 關鍵觀念下 補上 幾個已經閱讀過 ,
認為講解得很好的網頁連結與簡述 , 這樣雛形就建立起來了 .

剩下的就是 學子(民眾) 閱讀後的評價 , 提供了 該則解說的顯示順序高低順位 , 以及 討論提問的部份 . (甚至可以找到相對的線上會議與講解資訊) , 提供更進一步的改善 .

[第二段解說 : 知識體系的樣貌]
學程 (知識體系) 長相可能是樹狀(網狀)結構 或者 魚骨圖 ,
章節 就是 分支的節點 ,
關鍵觀念 則是接近 最終解說端的 樹梢端點 .
解說內容 就是 樹梢的葉子囉 (當然也可以透過連結跳到 其他章節 / 觀念)

民間版本 要的第一個工具 , 就是可以迅速建立 樹狀/魚骨圖 的線上工具 , 能協同作業 是必要條件 .

[第三段解說 : 民間快速版]
寫到這裡 , 發現 Google+ Community 拿來當學程不錯喔
社群本身是一門學程 ,
討論區是章節 ,
討論串標題就是 關鍵觀念 ,
各位的討論串補充 就是 敘述與內容 以及 延伸閱讀 .

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

國家級的教材庫


[有沒有人認識教育部長呀 ?]

幫忙轉告一下 , 請他趕緊成立 國家級的教材庫 ,
廣納 幼稚園到大專程度的知識教材庫 .

這樣才能解放 教科書 / 參考書  / 教師 , 逼使大家升級 ,
那些 人類共通知識資產 , 直接放進國家教材中心 ,
不要讓學生浪費錢 去買內容固定 卻永遠不夠多元的教科書 .

我的立論基礎是這樣的 , 這些幾十年幾百年的公共知識 ,
找出 三五種人類最可以接受的解說 角度/深度/廣度 ,
(羅列各種 解說都無所謂) , 透過 統計結果 , 讓前三五種浮現在
第一頁 (Google過濾搜尋的方式)

紙本百科全書 都被打敗很久了 , 國家還任由 教科書業者胡混 ,
假借 一綱多本之名 , 本身怠惰不進行 國家教材庫的建立 ,
弄得年年出新版本 , 浪費地球資源 .

懂得協同作業的人都知道 , 變動的文件 , 最適合放在網路上 ,
不斷地編修改善 .

無論 透過 光碟片 或者 網際網路 , 這樣的 國家級教材 , 很快就能
普及的 , 學子可以自由地穿梭於 國家認證品質的 教材中 ,
依據自己的進度與程度 , 廣泛或者專精地研讀 內容 ,
這才能提昇國民程度 以及 興盛國家 !


[沒有成本效益概念 , 就會產生胡混的情況]

教師一堂一堂講課 , 內容或有演進 , 可是時間有限 , 不可能產生多個版本 .
參考書 教科書 一年一修 , 內容或有演進 , 可是頁面有限 , 也不可能產生多個版本 .
學生有多種 背景知識 與 認知模式 , 也不可能在同一堂課 同一本書裡面 , 學好觀念 .

網際網路上面的 協同作業文件 (國家級的教材庫) 可以提供 基本知識的 三五種解說方式 .

讓教師回歸 人師 的角色 , 提點學生方向 ; 參考書業者可以提供精美的文件圖表 給 國家級的教材庫 . 學生可以自由地徜徉在 沒有 課堂時間空間限制的 教材庫 , 上下數百年 , 遭逢 各種觀念與解釋方式 , 延展自己的知識領域 , 必要的時候 , 參與線上或者實體的學校討論 .

[提昇幸福感 , 從國家教材庫開始]

地球資源有限 , 想要提昇國民程度與幸福感 ,
(並不是 能夠大量消費 與 賺很多錢 就是 幸福喔)
當從有效地普及教育著手 .

有了 "有知識 有想法 能反省的國民" (距離有文化 還有距離),
就能夠開始改善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品質或方式 .

多元是對的 , 可是 一綱多本是錯誤的 , 原因在於 :
不易變動的書籍 這個媒體 , 沒有辦法支撐 多元 的概念 .

解決之道 : 目前的 網際網路 雲端服務 ,
可以便捷地修編內容 , 提供近乎無止盡的瀏覽內容空間 .

學校提供了 教育場所 , 裡面有教職員 對學生提供 引導與協助 .
可是 固定的教材 與 固定的課堂解說 , 限制了學習 也浪費了時間
(一小時*全班人數 * 每學期的堂數)
國家教材庫的建立 , 可以 集合全國教師力量 , 把同一觀念的各種解說 ,
彙整在裡面 , 讓多種解說 (角度/深度/廣度) 依照 統計結果 , 呈現出來 ,
也開放瀏覽 . 這才是多元的教材內容 , 教師也才能解放出來 , 專心
於 人師的工作 ; 教科書業者 才能專精於 精美的 圖表 文字 編輯 ,
販售給國家教材庫 .

[許多行業 , 會跟著時代演進而 興迭]

以前有 挨家挨戶 收糞便的工作 , 或者 鉛字排版 字模師父 , 
馬蹄鐵的行業 . 

時代變動劇烈的時候 , 會發現 許多職務 的 冒出 與 消失 .
沒有 電力 電腦 的發明  , 好多人還得用紙筆 點蠟燭作事情 ,
得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. 我們這些 電腦顧問 電腦醫師 的工作
也就不存在了 .

教師 與 教科書業者 也隱然 面對到這個問題了

人生 , 最貴的是 大師的當面指導與提點 , 這直接說明了 
經驗 知識 智慧 , 在人們人生裡 , 時間與成本(獲益/損失) 上 對應的益處 .

國家級的教材庫 , 包含 學程 章節 重要觀念 以及 三五種解釋方式 
(角度 / 深度 / 光度) 的組合 , 讓 教師 與 學生 都能存呆板學習方式裡解脫 .
人師的工作卻不會消失 , 反而可以更專注 .
教科書業者也有他們的去處 : 提供 國家教材庫所沒有的內容 , 或者販售
精美編輯的 文字與圖表給 國家教材庫 , 收取授權費用 (如果夠好)

網際網路 的網路購物 , 也轟垮了 傳統的買進賣出的實體店鋪 .
這是店家的體悟 , 沒有提供 消費者 真正價值的 供應商 或者 中間商 ,
就會很快地被掃地出門 . 
每種行業從業人員 , 都會面對到的 . 只是 我們這個行業 比較早一點 :-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