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

全知全能 與 表達 的距離

有兩本書很有意思 :

1. 創意黏力學 : 書摘

2. 大家來學賈伯斯 : 書摘

創意黏力學 書裡研究 : 如何讓文字或者創意表達 容易被聽眾觀眾記住 ,
不外乎以下重點 (SUCCESs)


簡單(simple) 
意外(unexpected) 具體(concrete) 可信(credible) 情緒(emotional) 故事(stories)
如果您聽過 賈伯斯 在 WWDC 上的演講演出(確實經常是場好秀) ,
也就會同意第二本書作者提到的一小部分是正確的 :

措辭活靈活現 (
簡單明暸,避免術語連篇 / 具體明確 / 情感豐富,運用生動的辭彙) 
培養出 全知全能 的 老師 , 實屬不易 , 要培養出 能夠 精彩精準 表達 課程內容的老師 , 更有難度 .
(可以參考 剛剛辭世的 教授離散數學的 黃子嘉老師語錄 (例如這裡 或者 這裡) , 利用搜尋引擎 , 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語錄)

這些老師必須 精通科目的範圍 之外 , 還要通曉 人性 , 知道 啟蒙學生的言語 . 學生 容易產生與老師的共鳴 , 讓學生的思緒留在課堂上 , 保持在同一頻道上 , 留下來聽懂的機率就增加不少 . 這類的老師 , 大多變成了補習班老師 , 也有透過 校方 或者媒體協助 , 變成 招牌名師 , 像是 哈佛大學的 
  Michael Sandel  : [ 哈佛開放式課程 ] 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 或者
麻省理工學院 Walter Lewin : 我在MIT 燃燒物理魂 影片 書摘 .

相當多老師會抗議的 , 把學科內容融會貫通已經不容易(得花上數年工夫吧 ?) , 課程進度又緊迫 , 班上學生又多 , 還要唱作俱佳 , 怎麼可能 ? 老師不妨問問 學生和家長 的意見吧 .
我認為這中間的距離 相當大 (從 全知全能 到 表達) , 絕大多數的老師 很難練到 全知全能 , 這要耗費相當多的時間 , 才禁得起 各種程度的學生 所提出的各類的問題 的考驗 . 至於要有一套引人入勝的授課體系 , 這已經是表演藝術的層級了 , 不僅僅是要滿足 學科領域的 角度 / 深度 / 廣度 , 還得考慮 人類的認知心理學 , 以及 教材進度的鋪陳 , 表達的訓練 .

很不容易對吧 ? 這也就是 弱公營組織 與 強民營企業 的差異所在 , 民營企業必須達成使命 , 公營組織如果連 這樣的 使命感 或者 達成使命的意圖 都不夠的時候 , 國家政府就會開始傾斜 空洞 , 然後 大環境的基礎就開始鬆動疲軟 , 整個國家健全強度 , 在數年或數十年後崩塌 .

這也就是為什麼 我們希望推動 老師自覺 以及 國家自覺 , 建立起 國家級的 線上教材系統 ,
來解決 老師共同的痛苦 : " 時間與資源不足 , 如何以一擋十擋百 , 如何 因材施教 ? " ,
一位老師 是無力的 , 很多位老師 甚至是 該縣市老師 一起組織起來 , 這樣的努力 , 陸續就會跨越縣市 甚至是國家 . 這 落差並非 一蹴可及 , 卻只差 老師 與 國家的覺悟與行動 . 



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

環境的變遷 , 需要人類的與時俱進 .


以往需要老師苦讀專業科目內容之外 , 還得準備教材 , 因此現代有參考書業者 , 以及補習班 , 要來填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.


網路時代來臨 , 無論是 儲存 / 處理 / 顯示 / 傳輸 資訊 的 容量與能力 , 都已經滿足了 教材整備的大環境這也讓另一個大問題浮現出來 , 以往 , 國家把不可能的學生期待 : "全知全能" , 拋給了老師 , 成為了老師 責任上的負擔 , 但卻是做不到的事情 (無力感油然而生 ?).


全知全能 是學生與家長 對老師的期待 , 但是 , 老師也是人 , 在目前地球上 , 只有 搜尋引擎 , 透過 網路與大規模電腦主機機房 , 才有辦法 "快速找到" 全球的討論與答案 . 因此這一部分 , 國家必須利用 全國的 , 甚至是全世界的力量 , 把 多元 (角度/深度/廣度) 的教材 , 製作出來 或者 找出來 , 然後放在網路上面 (偏遠地區就寄送 儲存體過去).


在 [孫維新:誰說只有端午節正午才能立蛋?] 一文中
(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OPI4/7178727.shtml) 提到了關鍵 :
"老師的教學重點,不在「涵蓋」多少進度,而在「揭露」多少奧秘!"

不好意思 , 這裡得說實話 , 許多參考書業者是怎麼產生一本參考書 , 您可以去業者公司看看 , 或者問問大學教授就會知道 . 掛名編輯的老師恐怕都只是掛名 , 能夠幫忙審閱就不錯了 , 文書編輯 或者 學校研究生 才是背後辛苦的 編輯者 (產生文字敘述 / 圖表製作 或者 取得 圖文授權 ...)

上面所述這就是沒有效率的事情 (不斷在 表達層面 之上 , 重新造輪的現象 . 這些教育層次的內容 , 根本是過去以揭發的以及已經深究的知識 , 早有定論.)

國家原本可以 把各地講得最 鞭辟入裡 的解說方式匯聚起來 , 讓同一個關鍵觀念 , 有著 三到五種 (角度/深度/廣度) 的 統計上最被學生接受的講解方式 , 這事情只有國家級的力量 , 才容易做到 , 否則就得以公開計畫方式 , 發動老師們一起來做 (收集彙整到資料庫系統 , 讓統計結果呈現在學生所見的線上教材上 .)

過去的知識 , 如果還讓老師們以 試誤 的方式 , 拿學生做實驗 (單一老師哪裡能夠看遍參透所有目前的 關鍵概念的解說方式與角度 ? 這明明是國家級的工作 , 至少得是越多人合作的專案.)
老師還得 挑選教材 , 以自己的方式詮釋其中一種解說方式 , 這種教材與時間上的限制 , 就立刻替教育畫上了界限 , 這是錯誤的方式 . 放在教材與課程上的 , 都是早有定論的知識 , 可以利用多元的教材呈現 (數種 角度/深度/廣度) 激發學生 學習 / 探索 / 挑戰 的動機與創意 .

養成一位 天霸王 等級的老師不容易 (在此領域 全知全能 , 能夠全方位替學生傳道 授業 解惑) , 但是有這樣的教材 , 以國家級 或者 開放專案來做 , 一點都不難 . 每位老師都可以利用這樣的教材 善盡老師職責 , 一點都不會受限 自身的經驗/時間 資源有限的現實條件 .

這樣規格的線上教材 , 規模大 , 但是不是做不到 , 只怕 國家與老師 沒有 膽識/見識 去完成它 .
拘泥於 每位老師的有限資源 , 到不如想想如何整合 這麼多老師的集體貢獻 , 彙整成每位老師的神兵利器 , 再來發揮老師個別自身的能力 , 啟發每位在地的學生 .

減少移動的成本 : 遠距學習

前述文章 已經提過 人師的本領與職責 是 有教無類 , 提供學生個別的因材施教 .
老師能夠 探測/評量/感應 學生的程度與進度 , 透過 國家級的多元(角度/深度/廣度)線上學習教材 , 調配出建議的 本階段學習清單建議 給學生 . 

在網路時代 , 老師 已經該要 脫離 書櫃的角色 . 任何一位有網路可以存取的 學生 , 只要有個 智慧終端 (手機/平板/筆電/電腦...) 都可以找成千上百份相關資料 , 這數量只會越來越多 , 不會變少 .


人師的價值 , 有一部分是在於 教練角色 , 發現可以改善之處 , 提供學生改善之道 , 而不是讓學生陷入五里霧中 , 不知何去何從 . 學生有再多的自學教材 , 終究還是此領域的生手 , 許多一定會遇上的盲點或者死胡同 , 還是得有 老師的協助 , 才能適時脫離 .
有了遠距教學 , 不適任的老師會減少 , 能夠發揮 專業與熱忱的老師卻會變多 (因為輔助教材是掛保證國家級的) , 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真正擔當老師原有的職責與工作 . 讓老師 脫離 低階的 搬運書中資料 到課堂 (當場 , 有很高比例的學生 , 還聽不進去呢)


而老師的熱情回來之後 , 學生同時得到 正確指點 以及 國家級的教材 (多元 角度/深度/廣度) 的協助 , 更能知道該向那些老師以及學校求助 (老師與學校特色 , 會因此展現出來 , 尊嚴也會跟著提升)


學校不要怕 大量創建開放式的課程 , 從研究所學生的歷程 , 就知道 meeting 的重要性 . 學習 並非 教材就能解決的 . 當然 , 有些學生 確實只需要適當的教材 , 就能自學 以及 突破學習困境 . 大多數的學生 , 還是在有 教材 以及 老師 一起協助的環境 , 能夠得到更高的效率與正確方向 .

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

把教育做好 , 國家才有百年大計

老師培養國家人才 , 攸關國民品德與才能 
(也就是未來國家發展基石).國家(民眾)如何協助老師 , 
更有效率(效益) 地去運用資源 , 協助學生 , 是相當重要的 .

人事費用已佔了國家預算 66%
(2011年人事費用達1兆1419億元,佔總預算的66%)
國債(含隱藏性負債) 20 兆 .

國家與社會 , 不可以讓民眾當爭食腐肉之蛆 , 
靜靜地耗盡國家資源與力量
(醫療用途除外 , 蛆是可以用來去除病患傷部腐肉的)  , 
民眾也要有自覺 , 莫說公務人員應該念茲在茲 
"爾俸爾祿 民脂民膏" , 民營/自營 , 也都應該把 國家健全 
與 國家競爭力 放在第一位.

其實每個職業與職務都是國家這部大機器的螺絲 , 都得認真紮實 .

"...主計處統計,我國國債含隱藏性負債逾二十兆元,
是GDP百分之一百四十三,略低於希臘,卻高於西班牙。
國人以為我國不可能淪為希臘或西班牙。六年前,
希臘被歐盟評定財政健全,簽署馬斯垂克協定加入歐元區;
西班牙信評比我國高兩級。不料金融海嘯後,止不住惡化,雙雙瀕臨破產。


 臺灣戰後嬰兒潮龐大的人口,已紛紛領取退休年金,
公務員和勞工「未提存退休基金」高達十一兆元,
在加速變老的社會,可預見國家破產、社會動盪。..."

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

認識 當前教育困境 , 調整 學習的方向 , 改革教育平台


這是節錄學長的一句話 :

"...電驛是很專業,我是自習及會使用而已!..."

(註解 : 電驛 (relay) , 一種電力網路控制元件)

[ 認知 的本質 ]

這是個關鍵點 , 教育是 知識的傳承 , 但是 每個人的認知以及表達 是不同的 .

我們認知 新事物 需要 背景知識 , 但是每個人有著不同的 角度 / 深度 / 廣度 . 學校教育的困境在於 :

嘗試以單一教師 , 面對 諸多 不同背景知識 的學生 ,
在有限的時間內 , 以一種(或者 已知的幾種)方式解說 ,
不幸的是 , 時間不足之下 , 課堂上 , 並不會(不容易)有 "幾種" 方式的解說 .

高等教育 如果以 產線方式生產 "準專業人員" , 用以服務產業 , 那就是沒弄懂 教育與學習的本質 .

學習並不是 食物的擺盤與擺飾 , 它必須產生實際的化學與生理變化 , 像 食材 的入味 或者 調味料的 發酵 結晶 . 這樣深度的變化 , 嚐起來 , 才會深刻 有味道 .
人工香料與色素 , 可以讓清水快速變成雞湯 , 但這絕不是食物的真正味道 .
教育與學習也是這樣 , 速成的概念與執行教育的方式 , 還是衍生自大量製造的價值觀點 , 但是違背了認知的本質 .

這也就是 大學生 花費上百萬 (四年教育與在外食宿費用) 要注意的地方 .
企業主 真的不會相信 大學生是立即可用的人才 .

[ 可用之才 的條件 ]

企業主 以及 社會期待 大學生就業時 , 能夠有 :
品德 / 溝通 / 協調 / 創意 / 學習 / 解決問題 的能力 .
(當然 人的能力還有非常多 , 像是 分析 推理 運動 表達 組織 抗壓...)

學生一天八小時在學校 (國中開始) , 學校教育注意到 上面幾項能力的培育嗎 ? 就我看來 , 比較像是 著重於 教材的充填 工作 . 這樣的人才 撐不起社會國家的需求 , 大家都得 出社會後 , 自己多學習 , 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, 教育方向以及效率大有問題 .

[ 時間 以及 效率 ]

時間有限 , 內容卻想包山包海 , 這樣的教育 容易 讓學生欠缺深度與融會貫通 的 理解空間 . 教師知道自己的科目 , 但是學生只是被動地被填鴨 , 塞完餡料 , 就丟給下一年級或者學校去處理 (非常地 生產線一貫作業方式) , 以塞完為目標的教育 , 讓我們很擔心 , 這樣的教育可能是 不知何去何從 的那種吧 .

也許工商社會演進 , 需要更多領域的人才 , 但是基本能力還是那幾項 , 剩下就看教育方向 與 學習效率 了 .

[ 解決方案 ]

您如何終身學習 ? 一般是 做中學 , 最有實務與理論交互驗證的機會 .
如果是想要 理解新觀念 , 可以透過 搜尋引擎 , 找到三到五種不同 角度 與 深度 的解釋 , 透過閱讀的方式比對背景知識達到了解的程度 .

不論是哪個年級的教育成本 , 來自人民納稅或者父母或者學子自行加碼 , 也都是國家資源的消耗 , 一定要注意 用在對的方向 (避免重複投資 或者 錯誤投資) 以及 保持效率 .

依據 搜尋引擎的概念 , 我們可以 在學程設計上 , 把 這門課的 樹狀結構畫出來 , 每個關鍵點 , 會有幾項需要同時發展與具備的 觀念 , 目前學校教育的問題在於 :

1. 想要以有限師資與時間 , 企圖讓 數十名(甚至 數百名) 學生理解同一種教材與解釋方式 . 老師的表達角度與深度 , 不可能同時滿足 數十名(甚至 數百名) 學生的需求 .

2. 每一種觀念解釋 , 地球上總有公認說得最好的幾種方式 , 限於時間 以及 老師的經驗 , 學生在課堂上是沒辦法聽見的 . 這是相當浪費過往人類知識以及表達經驗累績的成果 (重新造輪的事情 , 在教學工作上 , 一再重複)

如果 優良的觀念解說 受到限制 , 像是 專利保護 或者 有限的教材與師資 , 那就太可惜了 .

[ 如果線上教材 , 讓每種觀念都有 三到五種公認最佳的 角度與深度 的解說 ]

網路的教材 可以協助 教師 時間與經驗不足的部分 , 高素質以及充分的觀點與解釋方式及深度 的教材 , 可以在網路上 , 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理解方式與深度 , 探索整個學程 , 這可以一下子打破 僵化或者有限的教育資源限制 , 以級數的成長的比例 , 打通學生的學習寬度與深度 .

[ 人師的職責 ]

有了網路教材 (學程/多元內容的教材) , 老師才能空出時間 , 真正做老師該做的工作 : "有教無類" , 提點每個不同程度 與 認知方式的學生 , 展開學習之旅 , 而不會困窘於 時間不夠 (雖有熱忱 但是沒時間個別指導) 或者 教材不足 (不同深度與角度的教材)

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

"聽說逢甲45%學生 要學貸 窮人念私立 有錢念公立 真糟啊"


統計資訊是 學貸的學生之中的 98% , 其家庭年收入為 114 萬以下的家庭 .
學生四年學雜費加上在外地的生活費(食衣住行) , 要一百出頭萬 ,
一年要家庭抽調 近三十萬元 , 確實不是一筆小開銷 ,
相當於原本一個月可以存 3 萬的家庭 , 才有辦法輕鬆負擔 ,
否則應該都是靠之前存的錢 或者 借貸了 .

要不然就是 :
1. 找靠近的學校就讀 , 或者
2. 我推薦的 國家級 線上教程 (學程/課程/教材/...)

不過如果這樣一來 , 包租公就要另外找房客替代學生客源了 .
說實話 , 少子化之後二十年就讓逢甲電機系少了一班 , 四十年後 ,
照推理 , 就消失了 (可能屆時就是線上學習 或者 合併科系了).

根據一項數據顯示 , 73% 念私立大學 , 26.9% 念公立大學 .

http://www.taiwanthinktank.org/chinese/page/2178/print
"...弱勢生就讀大學的比例及情況。教育部2010年資料顯示,
低所得家庭即使讀大學,8成出頭就讀私立大學,上公立大學的比率不到2成。
此外,台灣高等教育整合資料庫數據亦顯示,家庭年收入低於50萬的學生,
只有11%能進入公立大學,反觀其他家庭收入的學生,進入公立大學的比例
都在20%以上。換言之,我國高等教育的貧富差距的真相是,中上階層的孩子
較容易考上公立大學,反之,中下階層的孩子較高比例就讀私立大學。..."

私立學校 不提生活費用 , 學雜費四年下來應該超過50萬 ,
有滿多的觀點 ,
像是 : 少子化之後 , 公立人數比例會越來越高 (中後段的私立大學得倒閉 ,
或者 招收其他國家的學生(大陸?))
像是 : 調整 公私立比例 , 這似乎滿多爭議的 .
像是 : 大學是 菁英化 還是 普及化 .

這些重量級的國民教育上的投資 , 看來跟日後的薪資高低 ,
也大概掛勾不上了 .
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10402/33292088

第2期5年500億補助名單

.台灣大學:31億元
.成功大學:16億元
.清華大學:12億元
.交通大學:10億元
.中央大學:7億元
.陽明大學:5億元
.中山大學:4億元
.中興大學:3億元
.長庚大學:2億元
.台灣科技大學:2億元
.政治大學:2億元
.台灣師範大學:2億元
◎ 總計:96億元
資料來源:教育部 

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

M型化之後 , 清貧子弟越來越難進入知名大學 ?


這是 老貓的一則討論 :
https://plus.google.com/u/0/113135993096150116803/posts/aN7NQtBKZf7

我比較偏向 :

蘇加他.米托的自我教育新實驗
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lang/zh-tw/sugata_mitra_the_child_driven_education.html

國家 要建立 自學用途的線上學程/課程/教材 的資源 ,
這樣民眾就不必侷限於 不適合的 環境/學校/老師/同學 等等因素 ,
自己抽空延伸自己的視野與進度 . 這是比較務實的方式 .

有一大堆現實因素 , 導致 學校學習出現問題 ,
像是 :

1. [不可能的任務]
    一位老師 要以一套教材 , 教授 數十位不同 認知 感受 以及 背景知識 的學生 ,
 
2. [閉門造車]
    不管老師再怎麼用心與努力 , 世上總是有更好的老師有更好的解釋與演繹的方式 .
    老師在教授特定 關鍵概念的時候 , 何必以重複創造車輪的方式 浪費努力的時間呢 ?

3. [格格不入的觀點與角度]
    不同學生 , 在不同時間 , 對於 關鍵概念解釋的接受 , 會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與角度 ,
    一套教授的角度與方式 , 絕對是造成困擾學生學習與理解的因素之一 .

4. [人師勝過書櫥]
    老師的本事 在於看出學生的問題點以及提供適當的資源與建議 ,
    全世界的資料都能被 Google 搜尋到的時候 , 抓出思緒脈絡的教育能力 ,
    更顯珍貴 , 不該浪費老師的時間在 照本宣科 .

解決之道 :

1. [自主學習的教材]
    以線上教材 (當然 也可以移轉到 平板電腦 或者 光碟片裡面) 提供 學生 充分的
    學程建議 , 以及課程內容 .

2. [多元觀點的教材]
    從國小到大學 , 許多通識課程重複了觀念與內容 , 號稱逐漸加深內容深度 ,
    而學生的理解推理能力 , 是人人不同的 , 沒有人可以限定 學生 現在可以讀到那裡 ,
    甚至 , 補習班也很喜歡"偷跑" , 告訴 國中生 : "以後高中生是這樣這樣那樣那樣
    算出來的"

    深度 / 廣度 / 角度 是我們理解 觀念與事物 的多重路徑 , 就算是 Google 搜尋結果 ,
    每個人挑選自己喜好的答案與解釋 , 也是不同的 , 因此搜尋引擎的答案 , 會呈現出
    統計上最合適的 搜尋者的選擇解釋與答案 , 這是符合人類思考與理解的設計 .

    補過習的同學 , 或者 換過老師的同學 , 都能理解一件事情 , 原來有別的老師 ,
    可以把觀念講得如此簡單易懂 , 或者 這麼有深度 , 或者 這麼有廣度 ,
    因此大有被啟發的感覺 , 也同時對生命起了信心 , 更甚著是有了體悟 或者 願景 .

    國家級的 學程 / 教材 , 就像 多線緒 多重過程與結果的遊戲 , 可以依據 Google 搜尋
    類似的方式 , 讓學生自行統計推舉出前三五種 最能接受的 闡述觀念方式(角度/深度) ,
    由於 補充資訊 / 延伸閱讀建議 / 自行搜尋關鍵字 的存在 , 也提供了 廣度的連結
    與拓展機會 .

駭客任務裏面 , 描述了瞬間學會各式功夫 與技能 (開直升機) 的輸入型態 , 雖然
目前沒有這樣的技術 , 但是提供足夠(不同的) 深度 / 角度 / 廣度 教材 , 是國家為了
競爭力與效率 , 以及多元學習 所應為之事 .

3. [解放老師與學生的時間 與 學習的有效性]
    當學生有足夠的教材可以自主學習 , 老師就有更多的時間 , 專注於 協助 不同學生的
    不同進度 及 遇到困難時的提點協助 .
 

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

關在籠內的鳥 有什麼自由可言 ?

Chia-Kai Liu (https://plus.google.com/u/0/116733742513682058135/posts)
推薦了這則影片 , 把相關概念描述得相當貼切 , 建議您欣賞一下 .

蘇加他.米托的自我教育新實驗 (可以開啟中文字幕) 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sugata_mitra_the_child_driven_education.html

 我喜歡裡面提到的這二句話 : Arthur Charles Clarke (亞瑟 克拉克 爵士)

"如果機器可以取代老師的話, 就應該取代"
"當孩子們有興趣, 教育就會出現"

教育有什麼重要 ?

義務教育 執行的是 國家未來競爭力

國家教育系統教出什麼學生 , 未來的民眾大概就是什麼程度 .
當然 , 好在還有 自習 與 社會學習 的部分 , 可以彌補義務教育不足之處 .

自在學習 的 想法起源

軟體講的是自由 (free software) , 開放原始碼 (open source)

教育講的是適性發展 (learn freely)